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宏偉建設藍圖中,珠海隧道工程無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筆,2023年7月17日,隨著“開拓號”盾構機順利到達接收井,標志著珠海隧道工程北線海底盾構隧道順利貫通,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為后續的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大灣區交通網絡的進一步完善注入了強勁動力。
珠海隧道工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在建的唯一采用兩臺水下超大直徑盾構的跨海隧道工程,其規模之大、難度之高,堪稱國內之最,該工程線路起于珠海大橋東,終于珠海大橋西,全長約5千米,設計雙向六車道,行車時速達到80公里。其中,由中鐵隧道局集團承建的TJ2標段長3800米,包含2930米的盾構段和870米的明挖段,最大埋深達到35米。這一工程的實施,不僅要求建設者具備高超的技術水平,更需面對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和嚴峻的施工環境。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珠海隧道工程項目團隊采用了基于珠海地區特有淤泥質地層量身定制的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這兩臺直徑達15.01米、全長123米、重達4200噸的盾構機——“開拓號”與“奮進號”,如同孿生兄弟般平行于珠海大橋南側,自西向東穿越珠江磨刀門水道入海口,這些盾構機的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項目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和科學管理,成功攻克了這些技術難題。例如,針對水下孤石和基巖凸起對盾構安全快速掘進的影響,項目依托中鐵隧道局集團的隧道掘進機及智能運維國家重點實驗室盾構大數據平臺,為盾構機配置了自主研發的前裝式常壓換刀刀筒和刀具監測防護系統,有效解決了常壓換刀刀筒的異常損壞、監測不準和刀具后退掉落等問題,同時,項目團隊還通過對沉降數據和掘進參數的分析,精準控制盾構掘進和同步注漿各項參數,確保了盾構機安全順利通過各建構筑物。
珠海隧道工程的順利推進,不僅展現了我國隧道建設技術的雄厚實力,更為大灣區交通網絡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撐。該工程建成后,將與現有的珠海大橋共同構成珠海市東西向的復合通道,形成水上水下橋隧并行的交通格局。這一新“咽喉要道”的形成,將有效緩解珠海市東西城區的交通壓力,降低暴雨、臺風等惡劣天氣對交通通行的影響。隨著珠海隧道工程的全面貫通和投入使用,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網絡將更加完善,區域間的互聯互通將更加便捷高效。這不僅將促進區域內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更將為大灣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
本文鏈接:http://www.daoshang.cc/Article/dwqztkhsdz.html
(編輯者:南京曼卡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