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悲劇往往源于對小問題的忽視。1994年10月21日,韓國漢城圣水大橋的墜河事件,讓我們痛心疾首。因何?偷工減料、劣質鋼材、超載等問題的疊加,讓這座才建成15年的大橋刀切般墜入河中,造成巨大的損失。然而,時光荏苒,至今有多少項目真正吸取了這個前車之鑒?今天,讓我以從事的錨固行業為例,來揭示這一問題的真相。
錨栓雖小,卻關乎重大。它們在地鐵等關鍵設施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年,由于行業競爭加劇,甚至出現地鐵開始使用劣質鋼材制作錨栓的現象。這些錨栓雖然短期拉力性能達標,但長期耐疲勞性能卻讓人擔憂。它們可能在長期承受荷載的過程中出現裂紋、變形,甚至斷裂,給地鐵等關鍵設施帶來嚴重安全隱患。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除了材質問題,錨栓的結構設計是否科學也對其耐疲勞能力產生影響?答案是肯定的??茖W的設計能顯著增強錨栓耐疲勞性能,確保其長期安全可靠。
然而,當前許多錨固行業從業者對錨栓耐疲勞性能不夠重視,只關注短期拉力性能。這是非常危險的。為了確保結構安全性,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我們必須將材質和結構設計兩個因素綜合考慮,加倍重視錨栓的質量和性能。
總之,只有從韓國漢城圣水大橋的悲劇中吸取教訓,加強工程項目質量的監管和管理,注重工程材料的質量和性能,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提升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確保每一個工程項目都能夠達到預期的質量和效果,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daoshang.cc/Article/ygxxdmswhy.html
(編輯者:南京曼卡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